欢迎进入www.m6.com官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大米
水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历史上真正的铁道游击队及其部队的后续经历

来源:www.m6.com    发布时间:2025-03-23 18:43:56

  《铁道游击队》,是山东文协作家刘知侠根据发生在山东枣庄的线年出版的小说。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铁道游击队是怎样呢?这支部队在日本人投降后又去了哪里呢?这支游击队的血脉今天是否还留存在之中呢?

  今天我们就全面粗浅地探讨这样一些问题,不过,既然全面就会舍去很多细节,尤其里面人物的细节省去不少。

  刘知侠1918年出生于河南卫辉,他父亲就在铁道上工作,所以,他对铁路有独特的感情。全面抗战爆发后,他随父亲撤退到武汉,后奔赴延安参加了陕北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抗大相当于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政干部,刘知侠就是这里面一员,1939年5月他被派往山东抗大山东分校文工团工作。

  1943年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刘知侠在会上结识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们,被他们的战斗事迹所感动。

  随后,他两次通过敌人封锁线特意去鲁南的枣庄和微山湖,到铁道游击队深入生活,目的,就是为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收集丰富的素材。

  全国解放后,刘知侠担任了济南市文联主任。1950年山东省文联成立,他任编创部长、秘书长、党组委员。

  1952-1953年他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出版,后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

  据统计,《铁道游击队》的原本加上各种节编本、缩写本共出版了300余万册,并译成英、俄、法、德、朝、越等8国文字在国内外发行。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随着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次大的会战,日军战线越拉越长,日军的兵力不够,只能占领具有战略价值的交通枢纽城市。

  1938年5月,日军占领了山东枣庄,随后发现了枣庄的价值,并在枣庄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日军对于枣庄非常重视。

  枣庄之所以被日军重视,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是鲁南的交通要点,有战略意义,这里是日军物资的重要集散地。二是,它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是日军最看重之处。

  从1938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的7年时间里,日军从枣庄开采原煤1300多万吨,这些煤炭资源,通过津浦铁路,运往连云港,随后通过船又运往日本。煤炭,是重要的战争资源之一。

  日军不仅在枣庄地区建立了大量的军事机构来加强统治,还建立了洋行、米面代销点、商团等商业机构,这些商业机构,还有另一个隐藏的身份,就是日军搜集情报的特务机关。

  当时最早在山东鲁南抱犊崮山区活跃的是一支领导的“苏鲁人民抗日总队”,为了掌握敌人的情报,特派人打入枣庄,建立一支自己的情报站。

  这样的人有两个,一个叫“洪振海”,一个叫“王志胜”。他们就分别是小说中刘洪、王强的原型。

  洪振海,1910年生,1938年时他28岁,他是土生土长的枣庄人。他从小父母双亡,跟着在火车上当司机的姐夫一起混,并学会了开火车。

  他擅长在时速40公里的火车行驶时扒火车,这个本事让他有了一些追随者,他早年在火车上与日军搏斗被日军用煤炭砸伤了面部,左侧脸颊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疤痕。

  王志胜,比洪振海小一岁,两人是发小关系,他俩从小就混迹于铁路线,靠捡煤渣为生。日军侵占枣庄后,他们俩人参加了山区的抗日义勇总队。

  他俩被派回枣庄之后,王志胜先是通过搬运工的身份打入了日本人开的洋行,再把在洋行里搜集到的情报,交给洪振海,洪振海再转交给山区的部队。

  扫荡山区的日军,都是从枣庄出发的,每次日军扫荡,山区的部队就能提前得到情报,致使日军扫荡一次次扑空,有时候,山区的部队还能半路伏击日军。他俩就像是山区部队的“眼睛”。

  正泰国际洋行,历史上的名字和小说中是一样的,这里是日军在枣庄地区最大的特务机关,里面的日本人都是从战争一线负伤后调到这里从事二线特务工作的日军人员。

  洪王二人发现了这一秘密后,就和电影中描述的一样干了一次“夜袭洋行”的大事,杀死了里面所有的特务(大二掌柜为主的日本人),消灭了日军的情报机关。

  后来,八路军115师进入山东抱犊崮山区,原来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被改编为115师“苏鲁支队”。这次改编的意义在于,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从地方武装升级为了正规部队。

  115师进入鲁南地区,为洪振海他们提高了士气,他们不仅要搞情报,还要干更大的“事业”——打击枣庄的日军,这就有了后来的“铁道游击队”。

  1939年11月,洪振海找来了枣庄的6个兄弟,建立了“枣庄铁道队”。不过,最初他们处于地下阶段,他们开了一个“义和碳站”来作为公开身份的掩护。

  电影里,义和炭场开的时间不长,敌人来搜查后由于意识到可能暴露了就转移了。真实的历史上,炭场开了近一年的时间。

  这一年里,铁道队的队员,一部分负责搜集军事情报,一部分人出去搞煤炭,他们大都是从日军火车上偷煤然后在炭场卖,所以是无本买卖,这样也解决了经费问题,还有一部分人负责炭场经营。

  电影中“打票车”的桥段,来自于一个类似的事件。当年的《大众日报》曾经刊登过他们的新闻,说八路军铁道大队,消灭了20多名日军,俘虏了34人的汉奸,炸毁了火车。

  后来,铁道队一名队员的内弟被日军逮捕,随后叛变出卖了铁道队。日军就发现了义和炭场的秘密,这名队员也被日军抓住杀害了。

  日军烧毁了炭场,好在,别的队员在群众的掩护下撤离了炭场,并转移到了距离枣庄西北三里路的齐村。

  不过,他们的情况也更加恶劣,不仅丧失了经济来源,身份也都暴露了。不得已,他们从地下转到了地上,公开打出了“八路军鲁南铁道队”的旗号,并在临枣铁路线上打击日军。

  1940年5月,日军第32师团和独立第10旅团共集结5万日伪军,开始对八路军115师鲁南抱犊崮山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作战。

  八路军115师在政委罗荣桓带领下一面粉碎日军扫荡,一面命令鲁南地区的游击队袭扰日军,策应山区部队的反扫荡。

  铁道队用水蘸湿的棉袄,在墙上凿出洞口,半夜再一次潜入洋行,杀死其中的13名日军人员和一个翻译官以及一条狗,消灭了洋行内的所有日军。

  血洗洋行之后,同年6月,铁道队袭击了日军的押款列车,缴获法币8万余元。8月,袭击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军运兵列车脱轨。

  9月,拆除临枣铁路铁轨1.5公里,砍断电线多根,致使枣庄日军通讯交通同时瘫痪。

  由于枣庄铁道队的破坏,日军不得不放缓了进攻速度,并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回枣庄肃清铁道队。

  1940年9月,铁道队俘虏了两名日军骑兵,一名叫田村申树,一名叫小山口。

  和很多日本兵一样,最开始这两个人都非常顽固,之后,经过了铁道队的感化教育下,最终思想上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们俩随后加入了“鲁南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田村,最后还当上了鲁南支队的支队长。

  1943年3月31日的《解放日报》上,曾经刊登了一则消息——“晋冀鲁豫举行日本士兵代表大会,代表多人宣誓参加八路军。”

  这些人里面,其中就有田村和小山口,他们宣誓加入了八路军。之后,受鲁南军区的委派,他们二人又回到了铁道游击队,成为了铁道游击队的特殊队员。

  当然,日军不可能让铁道游击队这样对日军据点和交通线持续破坏,他们很看重剿灭铁道游击队。

  因此,日军在临城枣庄紧急组建了铁甲列车大队和铁道警备大队,并从济南秘密调来了一个高手——高岗茂一。

  这个人物,就是电影中陈述扮演的“冈村”的原型,只是,电影中的冈村比历史上的“高岗茂一”可弱智多了。

  高岗茂一,是被日军从济南秘密派来的,对于他的情况,还有他的行动规律,铁道游击队最初一无所知。

  这个高岗茂一,是一个中国通,他赴任之初就引用了一句中国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到了枣庄以后,先做了大量的功课,详细研究了铁道游击队的活动规律,并针对这些研究成果,迅速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

  一上来,他就让铁路警察立下了军令状,哪个车站哪条线路出了问题,铁路警察一律要军法处置。

  他又根据铁道队昼伏夜出的特点,让特务跟踪铁道队,看他们在哪个村子落脚,就迅速调集部队包围村子。

  高岗还有更狠的一招,就是组织了一支假铁道队,穿上铁道队的服装,也带着铁道队常带的两把驳壳枪,敲开老百姓的家门,说自己是铁道队,老百姓如果收留,立马就会以私通八路罪被逮捕枪毙。

  这样造成的后果是,铁道游击队敲不开任何老百姓的家门,老百姓没有一点人敢收留他们了。

  这一招就彻底让铁道游击队失去了生存落脚的支撑点,他们只能睡在荒郊野地里或者破庙里,春秋天还好,到了冬天,天寒地冻,铁道队经常没办法忍受,不得不夜里溜到老百姓的牲口圈里取暖,天亮再离开。

  铁道游击队,费了很大的力气,花了很久,才搞清楚幕后策划这一切的人到底是谁。

  高岗茂一,曾经是济南特高科的科长,他是鲁南地区最大的特务头子。特高科,是日本的特务间谍机关,隶属于日本内务省,随着侵华的深入,特高科被加设于日本在华领事馆警察署内。

  高岗,出生于中国东北,中国话非常流利,对于中国的风土人情也非常了解。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并受到过严格的军事化训练。

  2005年采访铁道队84岁的老队员张士银的时候,张士银对于高岗的狡猾有这样一番描述,他说:高岗这个家伙很狡猾、很坏!他和我们的乡长结拜为兄弟。

  临城地区有50多个伪乡长保长,这里面有40多人,都和高岗拜了把兄弟。不仅如此,他还认了很多干娘干儿子。

  怎么样,高岗可比电影中的冈村智慧多了吧?高岗这么干,就为了笼络人心,让这些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劳。

  所以,铁道队必须要除掉高岗,但是,没有人见过高岗,铁道队就蹲点先摸清情况,最终确定了高岗在临城火车站上班。

  队员刘金山,化妆成铁道检修工的摸样,在打旗工人的带领下,通过检修的方式,把临城火车站的地形、岗哨等诸多情况记在心里,上上下下摸了个透。

  第二天,刘金山继续在这一带化妆成检修工溜达,这时候,他看到了几个日本兵保护着两个穿便衣的人向车站走来,路上遇到了两个中国人,其中一个卑微地脱帽行礼,口称“高岗先生”,其中一个穿便衣的人点头回礼。

  但就在要行动的时候,一列满载日本兵的列车打乱了他们的行动,他们一直等到第三天晚上。

  也就是1941年7月13日这天晚上,机会终于来了,列车上的日本兵去了兵营休息,铁道队的队员分成四组开始行动,洪振海带领一组人在外围警戒,其余三组人扑向临城火车站的办公室。

  刘金山冲在最前面,一脚踢开了门,高岗正伏案写字,刘金山一枪打中了他,高岗抬头的瞬间,刘金山又开了一枪正中高岗脑袋,高岗当时毙命。

  除掉了高岗之后,铁道队员们迅速撤离,一口气跑了5里路,这时候才听到后面的临城火车站枪声大作、狗吠声震天。

  高岗被除掉之后,他之前拜把子的那些伪乡长保长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纷纷对铁道队表示要痛改前非。

  据当年的队员回忆,洪振海作战勇敢,看到日军机枪封锁,就用马步枪跪地射击,最终被日军机击中心脏牺牲。

  洪振海牺牲之后,刘金山接过了队长的担子(是通过队员用豆子投票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的),王志胜依然是副队长。小说中,大队长刘洪的名字,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取意于刘金山和洪振海两个人的姓。

  以往介绍铁道游击队的历史时,最常提到的一件事,就是护送(0号首长)通过鲁南地区日军封锁线去往陕北参加会议的经历。

  1942年,日军对于鲁南解放区的封锁非常厉害,为了打破日军封锁,鲁南的铁道游击队开辟了一条经过微山湖的水上交通线。

  鲁南军区下令铁道游击队担任掩护干部通过敌人封锁区的任务,其中过境,就是最著名的一次。

  从小北庄到微山湖,这二三十里的路程,由铁道队负责。最后,有惊无险成功护送过了日军封锁严密的津浦路。

  电影中,有一个桥段是抗战胜利后,日军要逃跑去往徐州方向,最后被铁道游击队中途设伏袭击,但并没有成功,不得已队员常亮跳上火车,把火车头和车厢的挂钩脱钩后截停了车厢。

  后来日军司令不得不下车向铁道游击队投降,他还说——我不得不承认,阁下,我们是战败了。

  坦白讲,小时候我看到这个地方并没有完全明白怎么回事,电影中所表现的其实是“沙沟受降”的真实历史。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驻在山东枣庄的日军,不想向他们都以为不是中国正规军的铁道游击队投降,而是想去徐州向驻扎在徐州的军投降。

  这个决定引起了铁道游击队的愤慨,铁道游击队认为七年间的抗战期间,枣庄地区的日军,一直是铁道游击队在与他们作战,日军理应向老对手铁道游击队投降。

  为了让日军向铁道游击队投降,阻止日军通过津浦路逃往徐州,铁道队在临城附近的沙沟地区扒掉了一段铁轨,致使火车上的日军被困在沙沟地区三天三夜。

  这期间,前面提到的那两个铁道游击队的特殊队员——田村和小山口,起到了关键的协助劝降作用。

  日军经过和铁道队政委郑惕谈判,终于于1945年11月30日向铁道游击队投降。投降时,日军缴械了所有的武器,包括两把指挥刀。

  这两把指挥刀,一把珍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一把珍藏于枣庄铁道游击队展览馆。

  1945年12月1日下午1点,在沙沟车站西边,微山湖东边的一片低洼地上,枣庄临城的1000多名日军,正式向铁道游击队缴械投降。

  有关铁道游击队的历史,大多数人知道的,都是抗战中的历史,那么,后来这支部队又如何了呢?这是很多人好奇但未必知道的。

  最初,铁道游击队,由于熟悉鲁南地区的铁路工作,抗战刚结束时曾被集体“转业”。1946年2月,鲁南铁道大队番号被撤销,在原大队的基础上建立“鲁南铁道局”,负责鲁南地区的铁路交通工作。

  但是,随着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大举向中原山东解放区进攻,解放区的铁路生产被迫中止。鲁南铁路局的任务也随即改变,由以前的修路护路,不得不转变成“破路”!

  同年8月底,鲁南军区调集原铁道游击队的队员,重新组建了鲁南铁道大队,刘金山再一次出任大队长。

  当时,重点进攻山东的军马励武的整编26师,企图从徐州渡过运河,直插峄县和临沂,铁道大队被派往京杭运河南岸的贾汪地区,阻滞袭扰这股敌军。

  整个抗战史中,铁道大队只在微山岛上进行过一次阵地战,大部分都是游击战为主。这次,他们却被突然命令进行阵地战,一时很不适应。

  但经过动员,他们最终在运河南岸顽强战斗了一个多月,胜利完成了阻滞和袭扰任务,也锻炼了队伍。

  到了同年11月,铁道大队番号再次被取消,部队与枣庄工人支队合编为“鲁南军区特务团”,刘金山担任特务团副团长,铁道大队第一任政委杜季伟担任团政委。

  1947年1月,鲁南军区特务团与另外11个团一起组成右路纵队,参加了鲁南战役,围歼了军整编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

  随后,在2月的莱芜战役中,特务团与其他军区部队一起,向敌侧后进击,破坏鲁南交通线,袭扰牵制鲁南军,有力配合了战役的胜利。

  1947年5月底,军十万人趁着华野主力撤离鲁南,军区只留下了4个团和一些直属部队在抱犊崮地区的情况,开始对抱犊崮地区进行扫荡、清剿。

  特务团在此次突围中担任掩护任务,特务团负责带领一路人马向苍山县涌泉村转移,其余几个团带领另一路人马,可见特务团任务艰巨。

  最终,特务团在刘金山的带领下,冒着连日暴雨和敌整编83师激战,成功突破重围,带领部队进入滨海地区。

  1948年7月,华东军区将鲁中鲁南军分区的基干团组成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特务团被改编为鲁中南纵队47师139团,刘金山担任该团副团长。从此,特务团正式成为了野战军序列。

  经过了一个月的整训,9月份他们参加了著名的济南战役。139团与47师其他兄弟部队在南线纵一部一起负责阻援打援,准备阻击徐州方向的北援之敌。

  不过,由于济南解放得太快,徐州方向的敌军未敢出动,所以,南线打援部队,并未经历战斗。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在正式打响之前的序幕战中,47师接到了攻打山东郯城的战斗任务,而主攻团,就是139团。

  激战一天,歼灭郯城守军山东保安第一旅。这是铁道游击队升级为野战军后的第一仗。

  1949年2月,鲁中南纵队与吴化文起义部队合编为中国人民第35军,隶属于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47师139团被改编为35军103师307团。

  有关35军,是争议最多的,很多人认为第35军,就是吴化文的部队。其实不然,不少纠错的文章都重申过,35军是吴化文起义部队精简后,和鲁中南纵队合并后的军队。

  其中,鲁中南纵队的人数更多。不过,在合编时,鲁中南纵队很多人闹过情绪,因为吴化文抗战时当伪军,他的老对手就是鲁中南纵队的那些人。

  两个势不两立的对手突然合并成一支部队并肩作战,很多鲁中南纵队的人想不通。

  2月28日,35军接到南下命令,部队坐闷罐车南下到达安徽固镇,之后步行前往安徽滁县,接替34军驻防。

  307团驻扎在南京北郊江浦的汤泉北边一带,当时的任务就是为准备过江进行训练。

  渡江战役时,103师的任务是解放南京江北门户——江浦县城。战斗中,307团再次成为主攻团。

  驻守江浦的是军28军52师154团外加一个加强连和江浦县保安大队,28军是末期最精锐的部队之一,兵员充足,而且老兵居多,在以往的战斗中表现顽固,深受蒋介石信任。

  4月20日晚9点,307团开始攻城,主攻连7次攻击受挫,140人只剩下16人,但依然浴血奋战,最后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最先攻进江浦城,战后获得“捷足先登”锦旗一面。

  带领主攻连的副营长孟庆有,是铁道游击队老队员,曾经在淮海战役中伤残了一支胳膊,这次战斗中另一支胳膊也因伤致残,但依然冲到城墙下带队登城。

  解放江浦城,是35军解放南京战斗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为进军南京扫平了障碍。307团未经休息,早上7点钟,又接到上级命令攻打南京。

  尽管极度疲劳,但307团依然第一个到达浦口码头,103师原计划以309团为渡江先头部队,但由于307团第一个达到江边改为先头部队,309团改为第二梯队。

  可惜的是,由于没找到渡船,307团没有成为最早进入南京的部队,但为了表彰他们攻取江浦的战功,307团的主攻营特许在整个团里最先渡江。

  有关历史的文章里,很多作者最爱提到的就是占领的,其实是一支起义部队。

  但实情是,35军里面,鲁中南纵队的人占了1.5万人,而原吴化文的起义部队,从三个师被精简为三个团共7000人,编入了三个师之中。

  1949年5月,杭州解放,35军进驻杭州,6月,307团作为35军的机动部队被调往建德,在淳安、桐庐、分水一带负责剿匪。

  浙江剿匪开始后,刘金山升任307团团长,9月,刘金山带领307团又随35军军部到浙江金华一带继续剿匪,并开始兼任金华军分区参谋长。

  1950年1月,35军军部机关和部分部队5000余人前往南京参与组建华东海军,307团负责担任金华地区剿匪以及保护交通线的任务。

  之后,307团搬到了兰溪县城,刘金山兼任兰溪县委书记,继续与土匪邢小显部作战。一直到1951年2月3日,邢小显被击伤而死,浙江最大的土匪被剿灭。

  1951年2月5日,103师番号撤销,刘金山带领307团原班人马去组建新的105师,到达浙江台州,登上玉环岛,负责海防任务。

  1952年1月11日,刘金山带领部队消灭了洞头岛的军,解放洞头,随后,315团负责守备洞头。

  1952年5月,105师改为公安第17师,隶属于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建制,刘金山继续担任第17师参谋长,后担任副师长。

  1953年5月29日,浙江军区组织包括51团在内的部队进缴羊屿、鸡冠山、大小鹿岛四个岛屿的海匪。

  之后,铁道游击队所在的部队,又经过了多次的改编,1985年9月,团缩编为守备营。

  1993年,该守备营并入盐城军分区驻江苏省射阳县的海防营,部分人员交流到江苏省海门市的海防第3团。

  过去也看过有关铁道游击队的报导,这次是我看过的最全面最真实的纪实文学报导。点赞作者!

  1953年下半年,刘金山奉命去朝鲜实地学习,从此与铁道游击队分开了。 之后,铁道游击队所在的部队,又经过了多次的改编,1985年9月,团缩编为守备营。 1993年,该守备营并入盐城军分区驻江苏省射阳县的海防营,部分人员交流到江苏省海门市的海防第3团。 直到今天,这支流有铁道游击队血液的部队,仍然站岗在华东的海防线

我们的宗旨

您不仅可以买到新鲜美味、来自各地的精选食材,根据您不的不同需求,我们还专门提供配送服务。

一切都是为了让您更好地享受美食与生活,同时也向消费者传递一份健康、乐活、充满正能量的生活态度!

  • www.m6.com
    食材精选

    一站式生鲜购物方案

  • 米乐M6官方网站
    多仓直发

    特有次日达配送服务

  • www.m6.com
    源头直采

    精选正宗好食材

  • 乐米体育官网登录
    天天底价

    新鲜到家购不停

13/Gcn648Tmm5SuoLqE4IFMagNvkwYrq5ygZ19Xs5HXMGsmkRNkLCQPWQlVkoxGPO1Atzf61lsaKuagicZSOETLL0ZRx3V1zsxXJKglY+9MAi7rSTq3GIM9W0xB8XKO/KfCywedWs93qNy7ER/O7E3UHte/fgdh/CVbX0EvlJwfyWVgQQIjCdYQtJtcK331E4rgnnVrEqNP2SLLq1Gq4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