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确保每个中国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好、放心的秘密
来源:www.m6.com 发布时间:2025-04-14 13:33:21
在全球面临粮食安全挑战的背景下,确保每个中国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3月4日下午,在今年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上,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校长严建兵委员,向我们分享了中国在农业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技术创新。粮食安全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几代人的孜孜不倦和不断努力的结晶。
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基石。去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则超过了国际认可的安全线公斤,这样的数据无疑给国人带来了信心。严建兵委员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粮食危机持续的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
随着科技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农业的技术创新成为了提升粮食质量与产量的主要驱动力。严建兵提到,“保障粮食安全,首先得‘藏粮于地’,其二是要‘藏粮于技’。”他带领的农业科学技术团队,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这背后,是一批“追太阳”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日以继夜,以科研为使命,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中国的粮食安全。
在严建兵的团队中,有个名叫李的年轻人,自研究生阶段便常常在南繁基地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每年,他们迎着晨曦,,在烈日下奋斗,正是这些无畏的科研人,为中国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严建兵提到:“选育一个新品种,常常要五年到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能够成功进入市场的并不多,许多人甚至付出了终生的心血。”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让我们在粮食安全的路上不断向前奔跑。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肉蛋奶的需求日益上涨,这也带来了保障饲料粮供给的新挑战。目前,中国主要依赖玉米和大豆来满足家禽家畜的饲料需求,而去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高达1.05亿吨,几乎全部用作饲料。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进口大豆已成为稳定肉蛋奶生产的重要条件。
严建兵指出,若要实现这一亿吨大豆的国产替代,需要新增7亿到8亿亩的耕地,但在中国人多地少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严建兵的团队尝试通过育种技术,培育高蛋白玉米,使其不仅能作为能量源,也可作为蛋白质来源。该团队与企业合作,成功研发了多种蛋白含量超过10%的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推广了1000多万亩。
严建兵还透露了详细的算账:如果去年中国玉米总产量为2.9亿吨,蛋白质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290万吨的可用蛋白,利用这些蛋白质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对大豆的进口,减少700多万吨的需求。这样的每一个百分点,都是科研工作者努力的结果,都是为中国的粮食安全贡献的力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的不停地改进革新,中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已经具备了自主把控的能力。严建兵委员充满信心地表示:“每一个百分点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们也正在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努力,让粮食安全的根基更稳更牢固。”
总的来说,保障每位中国人的吃饱、吃好、吃放心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一个全社会一起努力的方向。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农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未来,让所有中国人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实现这一目标似乎并不遥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以粮为鉴瞭望我国现代化的未来